信陽商城縣:扶貧資金不集中山區群眾搬遷難
2013-12-25 14:36 來源:河南日報農村版
搬遷后的樊文芳老人對現在生活很滿意。本報記者王睿攝
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河南日報農村版報道:12月12日上午,沐浴著冬日暖陽,記者一行來到了位于大別山北麓的商城縣。
留守的老人
河鳳橋鄉田灣新村依山傍水,風景秀麗,一幢幢三層小樓整齊有序,像畫一樣。這里的村民過去都散居在方圓十里的山上。
記者看到一位老人在門前曬太陽,便走上前和老人攀談起來。
老人叫樊文芳,今年77歲,有兩個兒子,現在住在小兒子家,大兒子家就在隔壁。村干部告訴記者,她小兒子家的三層小樓蓋下來需要二三十萬元錢。
樊文芳說:“家里現在只有她一個人,孩子們都出去打工了,逢年過節才回來。以前住的是土坯房,就在不遠處的小山包上,弄啥都不方便,現在搬到這里好多了。”
“田灣模式”不可復制
出樊文芳家不遠,就是村衛生室,只見大門緊鎖。陪同采訪的商城縣扶貧辦副主
任程晉生告訴記者,由于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太多,村衛生室沒什么患者,醫生只好在村口離公路近的地方又開了個診所維持生計。
田灣村村主任張太新告訴記者,田灣村是商城縣的“美麗鄉村示范村”,周邊有40多個自然村的群眾往這里搬。村里基礎設施屬扶貧幫建項目,建房每人還補助4000元。
田灣村共有1921口人,其中有760人外出務工,在家門口打工的有300人。張太新說:“村里也在發展油茶種植、養豬、旅游,有產業才能留住人。”
在返回縣城的車上,程晉生告訴記者,商城“整村推進”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,不過像田灣村這種離縣城較近、居民相對集中的村不多,“田灣模式”不可復制。
搬遷補助每人只有4000元
山路彎彎,車窗外一座座農舍匆匆掠過。說起扶貧,程晉生打開了話匣子。
程晉生說:“縣里扶貧專項資金每年200萬元左右,而全縣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就有12萬多人,登記在案的貧困戶大約是3.2萬人,我們只能對貧困戶給予每人4000元的補助。”
提起搬遷補助,程晉生感嘆道:“每人4000元的補助,這些錢根本不夠。要是把相關部門的扶貧資金集中起來用于搬遷,變‘撒胡椒面’式的投放,為捆綁使用、重點投放,可能效果會好得多。另外,搬遷后的產業發展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。”
鏈接
大別山,英雄的山
大別山雄峙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。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形成于此,紅四方面軍,紅二十五軍,紅二十八軍誕生于此。1947年8月,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,揭開了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。革命歌曲《八月桂花遍地開》從這里唱響全國。口記者 陳輝映 王東亮 尹小劍 王睿
責編:任偉